我是h1

 

地址: 深圳湾科技生态园5栋D座1302室
客服电话:
4008400488
邮箱: bd@rainxn.com

墨客星球

友情链接

© 2019 深圳雨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粤ICP备17123203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深圳

联系我们

最新文章

华为发布全新超高端品牌“非凡大师” ,刘德华担任品牌大使;OpenAI将在ChatGPT推出新的语音和图像功能
华为发布全新超高端品牌“非凡大师”
中兴通讯副总裁王欣晖:一个半月后会看到关于“3GPP”和6G的好消息;OpenAI宣布公开招募“红队”网络成员
中兴通讯副总裁王欣晖:一个半月后会看到关于“3GPP”和6G的好消息;OpenAI宣布公开招募“红队”网络成员
微软的首席产品官或跳槽亚马逊;波兰一公司聘请人工智能CEO:24小时待命,全年无休,决策无偏见
微软的首席产品官或跳槽亚马逊;波兰一公司聘请人工智能CEO:24小时待命,全年无休,决策无偏见
华为和小米宣布达成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iPhone 15 Pro可拍摄空间视频
华为和小米宣布达成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iPhone
腾讯加入千模大战!微信已上线“腾讯混元助手”小程序;微软扩大和阿联酋G42集团合作关系
腾讯加入千模大战!微信已上线“腾讯混元助手”小程序;微软扩大和阿联酋G42集团合作关系
DeepMind 联合创始人:GPT-5 正在秘密训练中;百度智能云发布11款面向企业通用场景的AI原生应用
DeepMind

今天的医疗器械,不再是外国人说了算

人工智能
量天
2019年1月7日
浏览量
【摘要】:
长期以来,高端医疗器械领域被国际品牌企业所垄断,如今随着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升,这种现象是否有所改观?

在今天的医疗行业里,医务人员借助高端医疗器械为患者诊断看病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长期以来,高端医疗器械领域都被通用电器(GE)、飞利浦(Philips)、西门子(Siemens)三家国际品牌企业所垄断,因此行业里又将三家公司称为GPS三巨头。

现如今,随着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升,中国高端医疗器械行业是否已经有所改观?

近日,墨客星球邀请到了深海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吴元』,为我们讲述当前医疗器械行业的现状。深海精密专注于高端医疗影像设备研发与制造,通过创新产品与优势技术,帮助医生完成复杂的手术,为手术室带来简单和精准。在吴元看来,今天的高端医疗领域,已经不再是国外品牌一家独大。

今天的医疗器械,不再是外国人说了算

 

——深海精密最初为何会选择在“术中三维与血管造影机”这个领域创业?可以介绍一下你们的经历吗?

 

吴元:以前我们的团队做过一些工业的X射线检测设备,而且比较擅长图像处理算法,原理上和医疗设备差不多。后来又碰巧遇到了一个机会,就接触了这个行业。再加上我们选择做的产品,现在还不算是“红海”,所以决定进入这个行业。

——我国的医疗器械行业规模从 2007 年的 535亿元增长至 2016 年的 3,700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 23.97%。在你看来,你觉得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爆发的动力主要是什么?

 

吴元:现在医疗行业增长的速度比较快,根本原因是之前增长的比较慢,欠增长了。还有一个原因是,在中国药品的占比远大于医疗器械。相对于欧美国家,药品和医疗器械占比基本是1:1。而在在中国的话,占比是3:1。现在国家对于药品耗材的利润不断打压以及集中采购,导致了医疗器械的增长。

另外就是现在的各个行业,都处在一个消费升级阶段。大众的收入水平提高了,物价也在涨,因此医疗器械产业的爆发增长也有这方面的因素。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国内近年来海外品牌的占比正在不断提升,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却在下降。那么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情况是怎么样的?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吴元:其实并非如此,医疗器械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不可以一概而论。有两个领域,国产品牌其实是做的不错的。

第一个,是高端的医疗影像设备,以“上海联影”为主。现在“上海联影”这方面做得很好,基本上在全线的医疗影像设备都有涉足,而且进展也比较快,它的竞争对手直接就是GPS这三家国外顶级品牌。现在“上海联影”在中端CT,中端MRI,都做的比较好,在市场份额上已经打破了一些国际巨头的垄断。

第二个,是心脏支架类设备,现在国内有两家公司乐普和微创在这个领域就做的很不错。原来国内市场份额是国际巨头100%垄断,现在国产品牌已经占到超过60%,国际巨头只能占40%,一些品牌开始退出国内市场。

——目前,这个领域主流品牌依然是欧美产品,以西门子、飞利浦、通用电气等为主,而且国内也有北京万东、沈阳东软等企业,在你看来,你觉得国内外产品差距有多大?

 

吴元:这个也不能一概而论。比如现在最低端的医疗影像设备是DR(直接数字平板X线成像系统),也就是我们平时在医院体检拍胸片的那个设备。目前国内品牌和国际品牌的差距其实已经不大了,甚至在某些方面国产品牌做得还更好,价格也更占优势,甚至可以说现在市面上90%以上都是国产设备。现在国内市值最高的医疗器械公司是深圳的“迈瑞”,这家公司已经把监护仪卖到了全球99%以上的医院。

不过在一些特别高端的领域,以及一些比较独特的领域,依然是国外品牌的天下。比如直线加速器,高端的PET-CT,大型的DSA等,在这些方面,国内厂家和国外厂家的差距大概在十年以上。

——深海精密打算如何与同行竞争?你们的术中三维与血管造影机的核心技术门槛是什么?在价格、性能等方面,深海精密产品最大优势是什么?

 

吴元:现在说竞争还为时尚早,因为我们还是行业的新人,所以首先要考虑的是生存,然后再谈发展,我们现在的计划就是先让产品进入市场。

我们的核心技术门槛,总结起来是:影像链的设计,图像算法,尤其是三维,这是比较新,比较难的地方。还有就是整个设备的流程和控制方面,这些都是我们的优势。

另外,我们和国外品牌也不存在竞争,甚至有一些和我们还是合作关系。我们的价位和他们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但是我们把性能做到最优,尤其是在一些小的细节进行了特别设计,我们动了很多心思,希望可以在不同层面的市场先和国际品牌共存,以后再考虑竞争。

今天的医疗器械,不再是外国人说了算

 

(术中三维与血管造影机)

 

——资料说你们“将术中三维与血管造影两种设备合二为一,国内首创”,这项技术难度大吗?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吴元:确实是国内首创,技术难度也是肯定有的,应该说还不小。我们的产品最主要是把以前的两个设备合二为一,对医院来说,这样可以省钱又省空间。还有在于器件的小型化,还有一些较新技术比如GPU的应用。以后还可以应用到手术导航,这个也需要三维影像设备。现在国际巨头西门子也在做这件事,他们的产品已经在美国拿到了510(k),但是在中国还没有听到进一步的消息。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非常火,也有很多人工智能公司都已经开始进军医疗领域,,比如依图等。深海精密在AI方面是否也有布局?

吴元:人工智能确实是非常火的方向,现在国内外人工智能和医疗的结合主要是做影像的判别,比如肺结节,还有一些肿瘤的筛选,眼底图像的筛查。这方面大家做的都不错,但是还有较长的路要走,比如IBM的沃森现在就倒闭了。

国内做这方面的主要是一些互联网基因的公司,比如“深思考”这家公司做的就很不错,我们将来和他们也会有一些合作的机会。但是,我们本身不会在AI方面投入太多精力去进行布局,我们主要还是借助其他的AI做的更好的公司,帮我们做基础。

其实进军医疗行业,大家都会尝试做布局,但是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进入到医疗行业,最终还是要赚钱的。现在国家对于医保的控费非常严格,AI与医疗的结合判别诊断,要怎么进入到医院的收费目录,以及在实际中要怎么和医生结合应用,这些都还需要探讨。这些不是纯技术的问题,而是现实环境的问题。

——2019年,深海精密的计划是什么?你觉得这个行业未来最大的挑战可能是什么?

吴元:我们的产品正在走注册流程,现在还没有拿到许可证,不可以进行销售。做医疗器械,尤其是大型的、高端的设备,注定了是周期长、门槛高,所以我们要对资金和行业方面有充分的准备。

我们的计划是除了医疗设备,2019年还准备推出一款工业CT。工业CT的销售与认证没有医疗设备那么麻烦,所以2019年的上半年我们准备先做这方面,先实现自我造血功能。目前医疗设备一直在投钱,烧钱比较厉害。

另外,我没有把我们公司定义为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因为我们从成立之初就打算同时走「医疗」和「工业」两条路,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这个行业最大的挑战,我认为应该是所有企业都面临的同样的问题:该怎么应对市场?怎么应对技术与产品的变化?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做出更好的产品,让自己的公司不断有核心竞争力,才能不断有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