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深圳湾科技生态园5栋D座1302室
客服电话: 4008400488
邮箱: bd@rainxn.com
墨客星球
友情链接
© 2019 深圳雨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粤ICP备17123203号 |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深圳
联系我们
迷茫了2年之后,这家公司开启了“刷脸”时代
2015年3月16日,马云在德国汉诺威IT博览会上展示的“Smile to Pay”扫脸技术,拉开了 “刷脸”时代的大幕。4年后,与当初的惊奇感相比,“刷脸”已经成了一件稀松平常的事。
扫脸技术的出现得益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今天的计算机视觉(CV)行业,尽管仍然暗流涌动,但以“CV四小龙”商汤、旷视、依图以及云从为首的的四巨头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之前墨客已经介绍了成立时间最晚,但是崛起速度丝毫不逊于三位前辈的云从。那么今天,就来讲一下“辈分”最老的旷视科技。
1、三剑客聚首
旷视科技的创立离不开三个人,印奇、唐文斌、杨沐。
三人都是从小就爱钻研技术的85后,不仅都是少年天才,且各有所长,印奇以视觉识别见长,唐文斌专攻图像搜索、杨沐则是以数据挖掘见长。
左起:唐文斌、杨沐、印奇
2006年,印奇以680多分的成绩顺利考入清华大学,并入选进“清华学堂计算机科学实验班”。这个班级由姚期智院士于2005年创办,因此又被称为“姚班”目的是培养国际一流的计算机人才。
由于姚期智是当前唯一一位获得过计算机科学最高奖项“图灵奖”的华人,所以从一开始,“姚班”就被赋予了许多光环,成了许多理工科生向往的地方。
大学期间,印奇与唐文斌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从大二开始,两人便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有机会接触与参与许多行业前沿项目。之后,由于能力出众,两人又加入了微软核心项目“人脸识别引擎”的研发工作。
这段经历激发了两人对计算机视觉的兴趣,也让二人看到了这项技术的前景。两人约好。毕业后印奇去国外读书深造,唐文斌去大公司工作积累经验,两三年后一起合伙创业。
然而一个“意外”,加快了两人的步伐。
2011年,在清华实验室的一个暑期项目中,印奇和唐文斌基于iPhone的前置摄像头,再加上自己在视觉技术方面的知识,共同开发出了一款名为《乌鸦来了》的体感游戏。
游戏内容非常简单,天上会不断出现乌鸦来偷吃庄家,玩家的任务就是通过摇晃头部来控制游戏里的稻草人来拦截乌鸦。
但就是这样一款看似简单的游戏,最后不仅登上了苹果App Store中国区免费榜前三名,让两人获得了清华大学第三十届“挑战杯”特等奖,更意外的是,还吸引到了联想之星的注意,给了他们几百万的投资。
投资人的到来让两意识到,计算机视觉的前景确实如他们所想充满了无限的可能,要加入这个行业已是刻不容缓。
于是他们顺水推舟,又拉上了比他们小一级的学弟杨沐,直接开始创业。
2011年10月,旷视科技正式成立。
2、看不清方向的两年
对旷视来说,最开始的两年,是迷茫、看不清方向的两年。不管是唐文斌还是印奇后来都承认,前两年非常焦虑。
“从当时的大环境来看,无论是人脸识别、图像识别还是未来的的机器大脑,这些技术能有什么用,在哪里落地,我认为是很模糊的。”印奇在后来的一次采访中如此说到。
当时的旷视,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专注的是计算机视觉技术,但是这个技术要应用到哪里?与哪个行业结合?有什么落地场景?对这些问题,却是毫无头绪。
另一方面,为了能给日后公司的研发做更多准备,印奇去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3D相机方向博士学位,由唐文斌暂代CEO一职,每周通过电话会议沟通。
可以说,旷视最初的创业之路,走得并不平稳。
但开公司肯定还是要做事的,既然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办,那不如学学其他AI企业是怎么做的吧。
通过观察,他们发现几乎所有AI企业,都有一个深度学习平台,用来了解客户的需求,从而加快产品化、商业化的落地。比如微软的CustomVision、谷歌的Tensorflow、亚马逊的MXNet等。
2012年,旷视推出首款产品Face++1.0。这是一个开放的人工智能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免费的人脸识别服务。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在用户享受免费服务的同时,Face++平台可以通过用户上传的图片及其标注信息进行算法学习。以此达到数据和技术的积累。因此,Face++为旷视后来的成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013年,印奇在哥伦比亚大学读完博士,回国重新执掌CEO职位,带领公司寻找可以让技术落地的行业与场景。
在印奇看来,目前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尚还有许多不成熟、成本过高的问题。如果将受众定为C端消费者,或许会迎来短时间的爆发,但很难实现规模化。
另一方面,现在许多传统行业对提升效率有很大的需求,更适合前沿技术的落地。等到最后技术打磨好了,找到了降低成本的方法了,再面向C端消费者也不迟。
因此,旷视最终将服务对象定为企业用户,只专注做B端业务。
旷视科技创始人兼CEO 印奇
3、发现商机,加快落地
2014年,对旷视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在迷茫地走了两年创业路后,这一年旷视终于确定了2B的商业模式。
随后,旷视陆续在互联网、金融、智能楼宇、智慧零售等领域开展业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旷视与阿里巴巴成为了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开发了支付宝的“微笑付款”系统,让面部识别代替了过去的密码输入,用户只需“刷脸”即可实现支付。
2015年,马云在德国汉诺威IT博览会上展示的“Smile to Pay”扫脸技术,正是由旷视与蚂蚁金服合作研发的。
接着,旷视又推出了在线实名信息认证服务Face ID,用户可以通过终端摄像头,远程确认身份。过去人们经常要亲自到柜台才能办理业务,但现在有了这个服务,就能远程办理身份认证。除了可以应用于金融领域,安防、教育、共享出行、智慧城市等领域也同样适用。
截至2016年底,旷视开发的互联网身份验证系统已为全球1.12亿人提供过身份验证服务。目前,旷视与阿里集团、中信银行、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滴滴出行等800多家企业和政府部门都建立了深度合作。
2018年7月,旷视完成D轮6亿美元融资,估值达到35亿美元。
通过以人脸识别技术为核心的商业布局,旷视科技用7年时间成为了中国人工智能行业里一家出色的“独角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