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深圳湾科技生态园5栋D座1302室
客服电话: 4008400488
邮箱: bd@rainxn.com
墨客星球
友情链接
© 2019 深圳雨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粤ICP备17123203号 |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深圳
联系我们
大部分人还不知道AI是什么的时候,他们开了一家AI公司
2011年,某个同学会上,多年未见的老友们一个个介绍自己现在的工作。
“我是金融控股集团的主席”、“我是O2O公司的CEO”……每个人的话音刚落,随即便响起阵阵掌声。直到一个戴眼镜的清瘦男子站起身,“我在研究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
与之前响亮的掌声不同,这次的掌声有点稀碎。老同学们面面相觑,小声议论,直到有个人问出:“什么是人工智能?”
尽管男子向老同学们解释了5、6遍,但一直到同学会结束时还是有人问他:“你说你是在做什么来着?”
男子显得有点郁闷,但一个久违的熟悉声音在他身后响起:“人工智能的商业化已经成熟,人脸识别即将迎来爆发,一起创业如何?”
这一句话,创造出了一家独角兽公司。
1、弃学创业
这个在同学会上作出“冷场”发言的男子,叫做朱珑,与他搭话的人叫林晨曦,两人后来一起创建了依图科技。
其实不仅是高中,朱珑与林晨曦是从小学就认识的好友。之后二人又上了同一所初中,直到高中毕业才各奔东西,有长达12年的交情。
1997年高中毕业后,朱珑去到美国东北大学学习计算机专业,林晨曦则去了上海交通大学。这之后二人的经历,简直可以用“传奇”来形容。
先说朱珑,在东北大学学习期间,朱珑对计算机视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读完本科后,他又继续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统计学博士,导师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权威专家艾伦•尤尔(Alan Yuille)教授。
这位教授的来头也是不小,他曾在剑桥大学跟随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一起研究理论物理,之后转而开拓计算机视觉领域,获得过计算机视觉论文最高奖马尔奖 ,也是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CVPR)的主席,被誉为是“全球计算机视觉教父”。
但朱珑还是不满足,2008年博士毕业后,他又去了麻省理工学院的人工智能实验室攻读博士后。
又过了2年,朱珑又加入了纽约大学Courant数学研究所。在那里,他遇到了后来被称为“深度学习之父”的Yann Lecun,后者如今已经是Facebook 人工智能实验室的负责人。
艾伦•尤尔(左一)和朱珑
如果把朱珑的经历当成一部武侠小说来看,那他无疑是师出名门,遇到的每一位导师都是开宗立派的“宗师级”人物。
另一边的林晨曦也是一路高歌猛进,在大学期间,林晨曦与团队一起参加了由美国计算机协会主办的“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并在总决赛中获得观众,成为大赛第一批获得冠军的亚洲人。
在上海交大完成本硕连读后,林晨曦去到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始从事计算机视觉以及机器学习方面的研究工作。
2008年,当时担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的王坚加入阿里巴巴。他加入的同时,也带上了林晨曦。
在阿里巴巴的工作期间,林晨曦被任命为阿里云第一任技术总监,组建并带领了一个百人团队,为阿里云搭建了全中国最大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飞天分布式云计算操作系统。
直到2011年之前,朱珑与林晨曦都在各自的路上奋斗前行,两人的生活完全像是平行线一般互不相干,直到朱珑做出了一个决定。
那一年,朱珑深感计算机视觉的学术研究已经进入瓶颈。首先是研究计算机视觉需要大量数据作为基础,但是学术机构很难获得数据。其次就是他发现,如果真的想要推动视觉技术改变人们的生活,为世界带来更多益处,只靠学术是不够的,还需要商业变革才能起效。
于是,朱珑决定离开纽约大学,回国创业。正好这时收到了同学会的邀请,便有了开头提到的场景。
那场同学会上,林晨曦大概是唯一一个听懂朱珑在说什么的人。毕竟当时国内人工智能还未兴起,许多人还不清楚这个技术到底能带来什么。
但对于朱珑和林晨曦来说,从1997到2011,15年的光阴让当年的两个少年都有了巨大的成长与改变。此时的他们,一个有着丰富的深度学习以及计算机视觉算法知识,另一个则有着丰富的市场经验,擅长将前沿技术产品化和商业化,可谓是一拍即合。
2012年9月,由朱珑任CEO,林晨曦任CTO,依图科技公司在上海正式成立。
左起:朱珑与林晨曦
2、一举成名
说是一家公司,但其实当时的依图科技只是一个60平米左右的小房间。
由于还是个小公司,最初并没有人愿意搭理二人。据说,当时朱珑在2个月内跑了15个区120多家企业,就连崇明县的街道办事处都去了,结果全都是石沉大海。
从今天看来,许多人都将2012年视为计算机视觉元年,但对于当时的大多数人来说,他们根本不知道这项技术有什么用处,又能怎么发展。
就这样兜兜转转了半年,依图依然没有找到可以让技术落地的行业与场景,更不要说订单了。
直到2013年3月,发生了那起可怕的长春婴儿丢失案,当时由于犯人使用的是套牌车,导致警方使用的传统车牌定位检索方法失去了作用,最终导致了令人心碎的结局。
这起事件同时也引起了朱珑和林晨曦的深思,是不是可以有更好的办法来抓住犯罪分子呢?比如运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建立一个汽车识别数据库?
两人说做就做,带领公司20多名员工全体出动。每天在大家上抓拍来往的车辆,搜集数据。但之前依图研究的都是人脸识别,车辆识别在技术层面上要更难上一层。尤其是如果遇到恶劣天气,识别率的精确度就会大幅度下降。
但皇天不负有心人,在朱珑、林晨曦和依图全体员工的不懈坚持下,终于研究出了识别率高达50%的车辆识别技术。
4月,朱珑动用了所有关系,好不容易联系到了苏州市公安局的副局长陈斌华,希望能向他推荐依图的技术。
其实陈副局长一开始根本不想理朱珑,毕竟像什么博士、海归、高科技,这些名词他早就听多了,所以只给了朱珑3分钟的自荐时间。
但真正的好技术,只用3分钟就足以说服人。
其实当时苏州市公安局也与其他机构有车辆识别方面的合作,但准确率还不到30%,所以当听说朱珑的车辆识别技术识别率高达50%的时候,陈副局长还是有点被说动了。但他还是保持稳重,对朱珑提出要求,如果能将识别率提高到70%,可以考虑与依图合作。
这句话给了朱珑很大的鼓舞,辗转了半年之久,他终于看到了机会的曙光。
回到公司后,朱珑与林晨曦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地加班、研究、调整,期望能快点将新技术做出来。
然而要提高识别率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原来他们总共输入了60个特征点,才让识别率达到了50%的精确度,可如今即使他们将特征点增加到120个,识别率也只提升到了55%而已。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套牌车难以识别,一旦换了车牌,结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整个研究的进程陷入了瓶颈。
但朱珑没有放弃,他走访了25个监控点,跟60多个民警座谈,终于找到了突破的思路。车牌可以换,但车型和车辆不可能换啊!只要将车牌、车脸、车型同时识别,不就可以提高识别率了吗!
整理思路后,依图团队重新开始研究,终于研究出了新型的车辆识别技术——“蜻蜓眼系统”,准确率搞到90%。
朱珑带着这套系统再次造访苏州市公安局,陈副局长看着这项远超期望的技术,确定了与依图科技的合作。
刚上线没多久,依图的产品就为苏州警方破获了一起大案。当时一名犯罪分子入室盗窃后驾车逃离,警方通过依图的技术,只用了十分钟就捕获了犯人。
这件事让依图一举成名,很快,其他省市的公安部门也主动联系上了依图。山东、福建、贵州、上海、深圳、厦门等地的公安部门都开始使用依图打造的智能识别系统。依图也不断优化升级自己的技术,发掘更多安防领域的需求场景和行业痛点,包括刑侦、交通、情报等,打造出了越来越多高效的公安系统。
3、独角兽崛起
“蜻蜓眼系统”大获成功之后,依图又开始研究人脸识别。
在公安部门的支持下,依图很快就建立起了全球最大的人像对比平台,可用于刑侦破案、反恐情报、治安防控和出入境管理等场景。
通过安防领域,依图成功打开了市场,同时也获得了来自其他领域的关注。
2014年,依图获得A轮数百万美元融资,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依图的产品逐渐开始涉足银行、保险、海关、电信、地产、医疗等15个行业。
2015年,依图与招商银行达成合作,技术覆盖了招行在全国的1500家网点。同时,依图又与浦发银行合作,实现了VTM与手机银行的人脸身份认证。
2016年,依图新发布的胸部CT智能辅助诊断产品,成功全国多家三甲医院落地。之后,依图又获得了B轮数千万美元融资。也正是这一年,AlphaGo击败李在石,让人工智能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同时也让依图这家积累已久的公司迎来了爆发。
2017年,依图科技的人脸识别算法在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主办的人脸识别测试(FRVT)中获得四项世界第一,将谷歌以及俄罗斯的沃科德( Vocord)远远甩在了身后。
2018年1月23日,依图宣布在新加坡设立首个海外办事处,这是依图拓展海外市场的试验点。
2018年3月8日,依图完成一轮战略融资,估值超过150亿人民币。
经过6年的打拼,如今依图已经从一家60平米的小房间,发展成了近千人规模的大企业,与商汤、云从、旷视一同被称为中国计算机视觉四大独角兽。
结语
人工智能是什么?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即使不能给出准确的答案,大部分心里应该也有个模糊的概念。可如果将时间倒退到7年前,或许就不好说了。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尚不属于人工智能的时代里,朱珑与林晨曦开拓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从艰难起步到举足轻重,任何成功都不可能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