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深圳湾科技生态园5栋D座1302室
客服电话: 4008400488
邮箱: bd@rainxn.com
墨客星球
友情链接
© 2019 深圳雨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粤ICP备17123203号 |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深圳
联系我们
阿里云闵万里:一场科学家的随心之旅
当我们聊到今天的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时,有四家企业是怎么也绕不过的,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科大讯飞。
不仅是因为这四家企业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四家企业的行业布局和发展规划,可以看到这个行业未来的前景和走向。而要了解他们的规划,自然就离不开背后制定规划的人。
之前墨客星球已经介绍过科大讯飞,这家公司用了10年时间,终于与BAT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稍后又介绍了百度人工智能方面的“掌门人”张亚勤,在其带领下百度逐渐找到符合“技术公司”定位的发展路线。
而今天的主角,来自阿里巴巴。对于这个做电子商务起家的公司来说,其未来在人工智能的布局与规划中,此人的地位绝对举足轻重。
他便是阿里云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闵万里。
随心求学的天才
用现在的目光来看,闵万里目前为止的人生有三个重要的时间点:1991年、1999年、以及2013年。
1991年以前,闵万里还是安徽大别山金寨县里一个不起眼的少年;1991年以后,他摇身一变,成了中国万众瞩目的中科大少年班的天才学生之一。
当时,13岁的闵万里还只是镇里一所普通高中的学生,本来是没有资格参加中科大少年班的考试。但由于在全国数学联赛上获奖,闵万里获得了参加中科大举办奥林匹克竞赛冬令营集训。
在这次集训上,一名中科大教授发现了闵万里过人的数学天赋。在教授的力荐下,闵万里获得了原本仅针对重点中学才给予的少年班报考资格。
第二年,闵万里不负众望,成了92届中科大少年班的一员。
尽管历来人们对少年班的设立和存在总有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不少从少年班出来的人,后来都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只看与闵万里同届的这群人里,就有日后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华人院士庄小威、打破了华人年龄纪录晋升的哈佛教授尹希、发现世界上最小的纳米碳管的秦禄昌、发明原子陷阱追踪分析法的卢征天等。
总而言之,从这里出来的几乎都不是寻常人,闵万里亦是如此。
1997年,本科毕业的闵万里与大多数同学一样选择了出国深造,进入芝加哥大学物理学系研读硕士。也正是这段求学期间,为闵万里后来的人生观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论文不只属于象牙塔,技术的突破能为商业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这是闵万里后来在某次采访中如此说道。
1999年,闵万里的人生迎来第二次转折。当时正是全球互联网热潮,几乎只要开个网站就能赚钱。因此有许多数学、物理专业的学生都选择了放弃进修,走上了创业之路。又或是有些人感觉看到了行业未来,开始念起了计算机专业。
这一年,闵万里也选择了换专业,但他没有选择热门的计算机,而是选择了转型去学统计学专业。理由很简单,因为他很感兴趣。
从后来的结果来看,这个选择很明智。2000年后,互联网泡沫破裂,热潮也逐渐褪去,但闵万里基于兴趣学习的数学、物理、统计学,成了大数据时代最需要的组合。
2004年,博士毕业的闵万里收到了来自华尔街的邀请。原来,毕业之前闵万里曾在IBM研究所实习,而他在大数据方面的研究成果非常出众,帮助商业机构准确预测未来销售额,以便决策者提前做出应对。
这种“预测”技术对于投资机构来说无疑是商业利器,因此纷纷向闵万里伸来橄榄枝,但闵万里却拒绝了。这又是一次随心而下的决定,因为在他看来,大数据未来肯定会改变整个行业,不用急于一时。
因此,闵万里选择继续留在IMB研究所,从事大数据理论研究与应用算法研发工作。
之后的几年,闵万里的研究可谓是硕果累累,在脑电波(EEG)解析、高维数据挖掘、随机过程理论、时间序列分析、网络流理论等领域获得多项国际专利,这些研究为纽约、新加坡、瑞典等地的智慧城市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闵万里还是觉得差了点什么,数据的潜力还是没有得到充足的发挥。直到2013年,闵万里迎来了第三个转折点。
2013年5月3日,马云到斯坦福商学院进行演讲,闵万里也去听了。演讲中,马云讲了对互联网的研判、以及对未来的愿景,让闵万里深有同感。更重要的是,马云有一句话打动了闵万里:“阿里巴巴是一家数据驱动的公司。”
在当时的闵万里看来,这是个非常新颖的概念。因为从来没有人这么说过,即便是硅谷的那些科技企业,都爱以“技术驱动公司”来标榜自己。
之后闵万里又与阿里的数位高管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对这家公司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当时的阿里,面对的是一个巨大的中国市场,客户数据量比eBay、亚马逊、PayPal加起来还大。
这一次,闵万里知道自己找到了真正可以让自己大展身手的公司。
2013年,已经在美国待了16年的闵万里毅然回国,加入了阿里巴巴。
重理论,更重实践
入职阿里后,闵万里成为了阿里云的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负责领导阿里云的人工智能项目“ET大脑”。
今天,“ET大脑”已经推出了ET城市大脑 、ET工业大脑、ET环境大脑、ET医疗大脑等,可谓是大名鼎鼎。而在这些项目中,闵万里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在许多人看来,闵万里过去是个长期从事理论研究的科学家,在落地商用化方面,肯定会有些不足。但事实上,闵万里是个非常重视实践的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正是闵万里做研究时的真实写照。在他看来,只有走近客户,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痛点和需求,创造最大的价值。因此,闵万里经常会到亲自到第一线收集数据。
比如在做ET工业大脑时,闵万里就亲自到工厂、车间了解情况,当时许多同事都不理解,因为做互联网、大数据这些东西,不就是在平台上看看日活量,运营一下不就可以了吗?
但闵万里不搞这套,他非要要到工厂去弄清整个环节是如何运作,背后的具体切入点有哪些,才肯罢休。
江苏协鑫正是这种做法的第一位受益者,这家公司主要生产光伏太阳能板,为全球提供了约30%的太阳能切片,一年产值将近200多亿人民币,是全球能源制造业排名第二的公司。
当时,闵万里拿到协鑫提供的数据后,并没有马上按部就班丢给系统,而是亲自到工厂去询问生产线的老师傅,并把这些老师傅提供的数据上传到ET工业大脑。之后,闵万里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找到了数据当中最核心的规律,为江苏协鑫提升了将近1%的良品率,相当于降低了2亿人民币成本。
“空谈误国。在PPT上创新,那都是假的,我很反感这种天天在大会上说,不去下车间的人,最后你就成了空谈家。”闵万里事后如此说道。
结语
2017年8月,美国权威投资研究机构Morningstar发布科技观察报告指出,全球公共云市场将进一步整合,预计到2021年形成由亚马逊AWS、微软Azure、谷歌云、阿里云四分天下的格局。
显然,不论从国内还是国外的角度来看,阿里云都是人工智能行业里一颗正在升起的璀璨新星。相信在闵万里与他的团队的努力下,阿里巴巴在人工智能的路上还会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