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深圳湾科技生态园5栋D座1302室
客服电话: 4008400488
邮箱: bd@rainxn.com
墨客星球
友情链接
© 2019 深圳雨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粤ICP备17123203号 |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深圳
联系我们
进化动力CEO高路房:做智能家居,我们和小米不一样
2017年,智能家电行业迎来爆发期,众多知名企业先后纷纷入局,国外有谷歌、亚马逊、三星,国内有京东、小米。智能家电为什么会吸引巨头的目光?人工智能与家电的结合是否真的符合大众需求?经过一年的激烈竞争后,新加入的企业又该如何争取一席之地?
近日,深圳进化动力数码科技有限公司CEO高路房先生接受墨客星球采访,以从业者的角度表达了对智能家电行业的看法。
据了解,进化动力成立于2015年,公司专注于机器视觉与深度学习算法及应用领域,主要通过人工智能模块赋能白色家电,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家电智能化解决方案。
——首先想问的是,智能家电或者智能家居会不会是一个伪需求?比如,之前的智能家居更多其实只是一个远程遥控器而已,在回家的路上遥控打开空调,用户真需要吗?真正的智能家居应该解决什么问题?
高路房:我们用一张图来说明。从这个图我们可以发现,家电物联网化,或者说家电智能化这么一个概念,是从「设备连接」阶段开始,逐渐走向「智能控制」,然后「智能交互」,最后真正实现「人工智能」这么一个阶段。
所谓「智能控制」,你可以理解成是用手机APP,或者语音来控制家电。现在市场仍然处于一个「设备连接」到「智能控制」的阶段,而真正的智能家电,或者智能家居的未来是一种主动式的「人工智能」控制方向。我们可以把每个家电都看成是一个机器人,它可以主动式的按照你的需求为你服务,这是未来智能家居要解决的问题。
就目前阶段而言,「设备连接」和「智能控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用户很多方面的需求,比如一个加湿器放地上,你用语音控制说提高湿度或者降低湿度,加湿器就可以智能地给你服务,也降低了用户使用设备的复杂度。
——目前市面上其实有很多智能家居终端企业,比如小米,也有像Broadlink这样的智能家居整体解决方案企业,而进化动力更多是做技术解决方案,赋能其他企业。为什么会如此选择?在您看来,进化动力的模式与小米、Broadlink相比,各有什么优缺点?
高路房:我们走上「赋能头部企业」这条路,是因为这样可以为更广大的消费者和用户提供服务。头部企业拥有市场上最好的客户源,使得最新的技术可以应用在那些对新技术感兴趣的客户群体之上,这是我们走这条路的主要原因。
小米和Broadlink的优势可能更多的在于可以快速地扩大市场,扩大用户面。相比于这两家公司而言,我们是用「视觉」、「语音」、「触屏」等多元化的交互为核心,以一个单元模块去赋能头部企业,而小米和Broadlink更强调「连接」和「控制」。
在智能化方面,进化动力要比小米和Broadlink的技术深度更深。但在客户群体方面,我们群体以市场上的高溢价客户群体为主,所以我们早期的种子用户数量要比小米和Broadlink更少,不过这些客户对于新功能的付费意愿也更强。所以两种模式其实各有优劣,进化动力的模式更容易将比较核心的技术性能打磨得更好,未来可以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
——关于智能家居,如今一个比较火的概念是利用智能音箱来做智能家居中枢,而进化动力似乎更偏向于使用机器视觉,为什么?您觉得这两种方案孰优孰劣?
高路房:还是来看几张图。
从这几张图可以看到,智能音箱的市场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但是相比于整个家电市场体量而言,智能音箱的市场优势又是非常小的。智能音箱对整个智能家电市场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使用户开始逐步有通过「语音控制」来操控家电的习惯。但是,不是家里面每个位置都会有智能音箱,而且也不是每个用户都会买一个智能音箱。相比于整个家电市场而言,现在智能音箱的渗透率可能还不足市场的2%。
同时我们还发现,其实相比于智能音箱市场而言,越来越多的家电,比如电视机、空调、洗衣机等,逐渐开始大规模地采用智能部件,为家电本身赋能,直接绕开了智能音箱。因为在智能化方面,中国厂商其实要比外国厂商更积极,所以我们相信未来「泛智能化」的整体渗透率,很快就会在全行业里面快速上升到100%。
另外,进化动力其实不是只提供机器视觉,机器视觉是我们核心的一个标杆性产品,但我们同时也提供语音模块,可以直接应用于家电厂商。机器视觉起到的是一个旗舰作品的作用,使我们可以快速对国内国外所有的头部企业进行渗透,我们预计明年市场渗透率将会快速地上升到15%—20%。而在局部品类,我们在未来5年内可以快速达到60%—70%的渗透率。
——在技术方面,您觉得进化动力的核心优势或者壁垒是什么?
高路房:首先我们提供的是行业里最具性价比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在我们的方案上面可以快速地落地不同的深度神经网络。同时,我们也具备在食品类行业里最完整的食物数据库和食材数据库,还有为食材烹饪的知识图谱,这些构成了我们的数据核心壁垒。
另外,我们在云端Pass服务端也形成了一定的壁垒。将数据样本和用户画像形成对应,为客户未来的线上营销方案降低成本,提供更多的营销通路的解决方案。
最后就是,我们实际上已经完整的产品体系。在这个产品体系之下,我们的客户可以快速地实现量产,降低客户的二次开发成本。
——你们采用的是机器视觉和深度学习算法,可能就需要不同的训练数据,那么智能家居的用户隐私该如何保护?
高路房:这个不用担心。我们大量的数据采集和标定工作是在数据工厂就已经完成了,所以不会牵涉到用户的数据。而少量使用到用户数据的场景,大部分都是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提取上来的元数据,不会包含用户隐私的相关行为。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大部分都是简单的字节,并不包含用户的个人信息,所以目前而言我们的产品并不具有隐私侵犯的危险。
不过我们知道有些友商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所以我相信未来国家的法规会进一步对影像和用户使用习惯等数据进一步的规范来保护用户的隐私。
——那么进化动力的人工智能训练数据从哪里来的?尤其是精准训练数据?数据量是多少?
高路房:我们的数据大部分来自于我们与客户的数据工场,以及一部分选择性用户的家庭场景中所获得的。我们有一个数据工厂,大概每天可以标定上千个样本。这也构成了我们目前在行业里的中心壁垒。另外在产品发布之前,我们也会把产品投放到上百个客户的家庭,采取不同的用户数据,用来验证我们的数据准确度。
数据量的话,目前已经采集了上千个食品样本和上万个不同的衣服样本。对于精准数据训练的数据量,我们目前大概能达到98以上。
——智能家电的概念火起来是在2014年,但真正爆发似乎是在2017年。这一年许多企业推出了自己的智能家电,又或者是通过合作,比如京东与飞利浦、美的与宜美达,都通过合作的方式推出 了智能家居解决方案。为什么会等了3年,直到这一刻才开始爆发?
高路房:这其实也是个符合市场规律的过程,市场逐步由导入期进入成长期。同时也和线上流量成本越来越高,大B端也越来越关注线下的数据采集有关系,智能家居作为一种新的流量入口,具有一定的转化性,所以这几年许多巨头也关注这个领域,关于智能家居的合作也就越来越多。
但是这几年快速的市场成长,与wifi芯片、半导体行业的整体成本下降也有关系。就拿我们自身为例,以往要实现复杂的视觉算法,成本至少要在300元人民币左右的模块。但现在只要50或者60元的模块,就可以实现以前那么复杂的视觉算法。这也使我们的解决方案推进家电变成了可能。因为这毕竟还是对成本较为敏感的行业。
所以综合而言,一是因为线上流量成本居高,大家开始注意线下流量和线下数据;二是因为半导体行业成本相机,三是用户产品体验成熟,产品逐渐从导入期进入成长期。这三方面原因,让市场进入了一个爆发阶段。
——那么2018年,现在智能家电落地情况又怎么样?它的普及度如何?
高路房:2018年,我们可以看到wifi已经大规模地在家电行业实现普及。同时,在下一个阶段,我们可以预见到语音会逐步导入到市场。在一些刚性需求场景,我们看见语音渗透率逐渐达到了20%—30%,Wifi的渗透率可能也接近了40%—50%。在未来的一段时间,我们可以看见这两个市场会逐步提升。
正如这两张图,我们可以看出目前越来越多的空调厂商、洗衣机厂商和电视厂商已经开始使用大规模的人工智能特性,而市场则逐步从「设备连接」阶段进入到了「智能控制」阶段,而「智能控制」在这一年快速地渗透到了不同的品类中去。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推动家电智能化的主力是中国的国产品牌。不难看出,2018年国产品牌也仍然是整体家电智能化的主力军。
——您认为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趋势是怎样的,未来AI还将如何影响智能家电行业?2019年,智能家电行业的前景又如何?
高路房:目前我们可以很明确地说,「智能交互」在家电场景的渗透率还不高,所以我们可以感觉到的事情是,现在的AI识别,从语音到图像到各方面的交互方式,未来将会深刻地影响家电。
打比方来说,我们比较擅长的食物识别品类,未来大家可能就不会再触碰微波炉和烤箱的面板了,那时微波炉和烤箱基本上是一键式解决方案,向全自动洗衣机一样。语音将会成为所有家电的标配,可能大家也不再需要借助智能音箱去控制各种各样的家电设备了。
另外一点就是「内容」,「知识图谱」和「内容」是决定家电智能化特别重要的两点,大家现在可能还不太注意到,因为目前「智能交互」还处于逐步渗透和导入阶段,所以现在很少有人注意到。但实际上,在下一个阶段的过程中,「知识图谱」、「内容」、家电所能提供和承载的多种多样的「服务技能」,将会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得家电在未来更具智能化。
所以从长远来看,每个家电就是一个机器人,它的工作目标是全自动地帮人完成一个个任务。因此,一个家电越是能够自主完成人类赋予它的任务,更接近于一个机器人的心态,和机器人的功能,那它就越接近最终的人工智能化的状态。
2019年,我认为市场会从「开关化」、「远程控制化」阶段逐步进入到多媒体的「交互化」的导入期。2020年则会成为「交互化」的成长期,以及「人工智能化」的导入期。我们将要面向的,是一个未来18年都会快速增长的市场,所以我不管是从事这个行业的创业者也好,厂商也好,都要有足够的耐心。